公众号

共创文明县城 共建幸福家园

2012-10-11

 

近年来,龙门县紧紧围绕“以发展促创建,以创建促发展”的目标要求,通过全面动员,全民参与,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狠抓落实、各界大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2009年12月获评“广东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2011年8月荣获“广东省卫生县城”称号。同时,还荣获了“全国生态示范试点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等多个荣誉称号。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我县着重加强领导机构、责任分工和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创建办,健全了创建工作网络;制定了《龙门县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任务分解一览表》,将具体任务、工作责任、指标体系层层分解,细化量化到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实行现场推进、部门联动、检查督促机制,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视察,予以监督。
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一是广泛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宣传栏加强宣传。张贴宣传海报、标语1万多张,悬挂宣传横幅5000多条,制作灯杆旗2000多个,报道创建热点800 多条,制作创建专题95篇,编印简报70多期,派发宣传单张等资料3万多份,出动宣传车100多台次,组织12万多人次参加县城机关爱国卫生日活动。二是教育促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社区、道德模范、文明商户评选活动。利用“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精心组织“寻找革命前辈足迹”、“从小事做起,做文明公民”、道德模范巡讲等公民教育活动。结合“小手拉大手”活动,发送《致县城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致家长一封信》,做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带动一片社区。三是文明带动。成立25个创建文明县城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明出行引导和文明经商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每周开展机关单位爱国卫生日活动,以良好风尚引领市民群众;组织县新招聘大学毕业生进行拉网式、上街头、挨家逐户宣传创建工作,督查部门工作。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筑牢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
近3年来,我县从解决群众要求最迫切、城市发展最急需的问题入手,先后投入5亿多元完善县城基础设施。新建东较文化广场、县城体育馆、塔山森林公园等一批文娱、健身场所。完成西林河堤改造,美化亮化“一河两岸”,为市民群众提供幽雅舒适的休闲环境。设置一批免费信息发布广告栏,疏堵结合,有效遏制乱贴广告现象。完成县城截污管网二期工程和迎宾大道、沿江路、香滨路、西林路等县城主干道路面改造工程。建设龙城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启动公交线网布局,投放一批公交车、出租车,结束县城无公交车、出租车的历史。县城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容市貌不断改观,形成了东进西拓、南北贯通的城市发展格局。
四、加强整治,突破难点,树立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
一是强力治脏。实行上门收集生活垃圾,城区主干道全天候保洁,内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统一纳入直管清扫保洁范围,消灭卫生死角,加强对风景河的卫生整治,全面提升了县城环境卫生质量。二是强力治乱。成立县城综合整治联合执法队,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除“六乱”,治理“牛皮癣”,规范户外广告牌,取缔超门店经营,拆除违章建筑,使城市管理在标本兼治中不断规范。三是强力治堵。坚持错时工作制,采取“平峰巡线、高峰站点”巡逻管控措施,加大对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和报废车辆上路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占道、违章停放整治力度。设置交通信号指挥灯,规范交通道路指示牌,有效规范交通秩序。
五、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一是优化政务环境。创新体制机制,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落实“问廉、问责、问效”制度,全面推行党务、政务、企务公开。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打造“公开、规范、高效、廉洁”的“一站式”政务环境。拓宽服务渠道,开设网络问政,倡导文明用语、文明接待,为市民群众提供快速、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二是优化法治环境。深入开展和谐平安龙门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推行信访接待日、联席会议等制度,坚持不懈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四民主工作法”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写入省委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实施意见,向全省推广。三是优化人文环境。龙门农民画走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市文博会,成为“广东省文化名片”。兴建龙门农民画产业园,中国农民画博物馆已开放使用。大力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工程、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反映龙门精神风貌的文艺精品叠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与旅游融汇发展,彰显了龙门的人文优势。

总的来看,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县市容市貌大大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共享创建成果,综合文明素质显著提高。我们将继续求实、求深、求新、求突破,坚持长效管理,创新举措,巩固成果,营造文明、卫生、和谐的人居和创业环境,为建设幸福广东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