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弘扬“红头船”精神 推动汕头全面振兴发展

2017-08-22



  汕头濒临南海,潮汕人天生与海结缘,逐浪而生。潮汕文化更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完美结合,潮汕人与生俱来的那种不畏风险,敢于搏击风浪的冒险精神,使他到了异国他乡也能迅速融入当地环境,且能不忘故土,“纵是他乡即故乡”。“红头船精神”就是潮汕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象征,是海内外潮人团结的纽带。可以说,“团结、拼搏、拓展、创新”是“红头船精神”的内涵,是激发潮汕人奋勇争先的无穷动力。何为红头船?据黄光武《雍正潮州海盗、广东海防与红头船》记载,红头船源于清朝雍正皇帝的“御批”。雍正对东南沿海苏、浙、闽、粤等四省的出海船只,钦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即出海船只,必须油以黑(江苏)、白(浙江)、青(福建)、红(广东)的颜色作标志,并实行船户联保,以杜海寇侵扰,方便官府随时派兵船巡海稽查。

  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红头船”精神也有产生了不同的内涵。过去我们所说的“红头船”精神,多指老一辈潮汕先民由于生活所迫,无奈 “包个包裹到暹罗”漂洋过海到海外谋求生存,通过艰辛创业、勤俭持家、反哺亲人的那些艰辛事迹和奋斗精神。旨在褒扬海外华侨无论在外多么艰辛、多么困难,也要把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寄回家乡供奉长辈,让亲人过上好日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番畔钱银唐山福”。“想起几百年前,人们带着一点寒碜的行李,乘着简陋的红头船,以咸鱼、虾酱、酸菜、腌萝卜送饭,在风浪中漂泊,分别到达当时的安南、暹罗、东印度群岛、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情况,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澄海东里人秦牧在《故里的红头船》中对潮汕先人“过番”的真实写照。

  1981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天,汕头成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著名侨乡。“红头船”精神化为另一种城市精神,即“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然而我认为,“红头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依然是那镌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蕴藏在灵魂里的爱国爱乡、大忠大孝、敢为人先、笃诚守信的精神。

  诚如2016年11月7日,市委书记陈良贤在侨批文物馆参观调研时另辟蹊径的理解:潮汕先辈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繁衍生息,艰苦创业,任劳任怨、勤俭节约的通过侨批将血汗钱托寄回家乡,恪守赡养父母、抚养妻女的义务,还捐资兴学育才、扶贫济困,在家乡兴办各项公益事业;抗战时期,又通过侨批向世人传递海内外中华同胞团结抗战的声音,提供抗战物资和资金支持,充分体现了潮汕人大忠大孝的情怀和爱国爱家的品格。“红头船精神”,充分体现了潮汕华侨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坚忍不拔、勇于开拓、吃苦耐劳、笃诚守信的精神,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结合当前“创文强管”工作,提出一定要紧紧抓住“红头船精神”的传播,大力宣传、弘扬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干得更快更好。

  应该承认在今天我们大力宣传弘扬“红头船精神”的时候,要清醒看到,因为有了华侨,有了侨批,使家乡一些人滋生了“小富则安”、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的惰性心态,忘记了“红头船精神”,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只知道向外讨钱要物,好逸恶劳,养成了不好习惯。这种精神状态与我们宣传弘扬的“红头船精神”格格不入,是一些潮汕人存在“等、靠、要”的深层心理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红头船”精神加以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弘扬积极因素,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尤其是当前汕头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管理,开展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城市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质得到迅速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新的难得发展机遇。如果能够通过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提炼出富有时代特色,符合汕头当前发展需要,又能够概括出汕头人不甘人后、勇于进取,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敢冒风险、迎难克艰、笃诚守信、一诺千金这些优秀品质的新时期“红头船”精神,从而激发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意义显然尤其重大。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汕头精神和特区精神涵盖进来,把海内外两个汕头包括进来。促使“红头船”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包含的范围更广,更能体现出汕头人爱国爱乡,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实干担当的精神文化特质。爱国爱乡饱含了海外华侨情系祖国、热爱家乡、乐于奉献、知恩图报的赤子情怀和桑梓情结。开拓创新代表“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实干担当体现出当前汕头广大干部群众上下同心、埋头苦干、敢挑重担、迎难克艰的干事激情。奋勇争先意在激发汕头人不甘人后、勇于进取,力争上游、后来居上的可贵精神和优秀品质。通过大力弘扬新时期汕头“红头船”精神,将能够成为助推当前汕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有力抓手,加快推动汕头全面振兴发展,符合汕头未来长远发展的时代要求。

  (作者系汕头市委政研室□黄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