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村庄里建起扶贫创业园 澄海仙门村结合乡村旅游打造商业区,并建电商驿站

2020-04-20

在澄海区省精准扶贫重点帮扶村——溪南镇仙门村的进村主干道旁,一排风格统一的铺面一字排开,十分显眼,在完善各项配套后,这里将成为该村的“扶贫创业园”。在帮扶部分贫困户创业就业的同时,还将结合乡村旅游打造成小型商业区,并建设电商驿站。

  仙门村坐落于南峙山麓东侧,北依烟楼山,西望韩江支流南溪,是个自然风景秀丽的纯农村居,仅有280户约1100多名常住人口,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过去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投入欠缺,村里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2016年我刚到仙门村驻村时,村里乱搭乱建的现象很严重,水池淤塞、污水直排,环山路杂草丛生,进村路也都是土路。”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李德泉回忆说。

  依托精准扶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行动,仙门村集中人力开展“三清三拆”,并对清理出来的空间进行绿化美化、建设公园绿地,配套医疗卫生站、农家书屋、篮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去年以来,又不断推进巷道硬底化、雨污分流、终端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垃圾转运系统改造等基础性工程,完善人行道、路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令这个昔日落后的贫困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如今,走在村里,可见古朴的潮汕民居、空气清新的运动公园,房前屋后见缝插绿、老厝外墙精美壁绘,还有光伏发电停车场,环境整洁干净又富有乡村文化气息。

  在仙门村,与改善人居环境同步进行的,还有针对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省定扶贫村,该村精准扶贫户有23户74人。据仙门村支部书记唐大川介绍,帮扶行动开展以来,驻村工作组因势利导,依托临近粤东最大草莓生产基地——董坑村的优势,发动村民种植草莓,并由董坑村的专业合作社进行收购,产品不愁销路。目前种植规模有70亩, 60户农户加入草莓种植,每亩一年能给农户带来3万多元收入。村里还请来果树研究专家为农户作防毒防虫培训,提高农户管养的技术。“尽管今年草莓的产量比往年低,但销路畅通、价格稳定,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响。”

  记者采访了解到,公益性岗位的落地,也是仙门村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今年70岁的张阿姨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媳患有精神疾病且孙子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一家5口每个月仅靠老人儿子2000多元的工资生活。村委了解情况后,专门给张姨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让她每月通过管养村内绿化增加家庭收入。在仙门村,像张阿姨这样5户劳动力较弱的贫困户,通过从事园林管护、保洁等公益岗位,由此变成了“工薪族”。

  2019年,仙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95元,超过省定贫困村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2元的退出标准,全部脱贫出列。然而,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却有着更长远的想法——帮扶只是一时之举,实现“自我造血”,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才是根本之措,“扶贫创业园”由此应运而生。

  李德泉告诉记者,仙门村拥有唐伯元故里等历史人文景观和生态资源,去年还被列入全省100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但由于多年来经济发展滞后,村里连一个市场、超市等服务配套设施都没有,打造“扶贫创业园”的目的,正在于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突破做好准备。“扶贫创业园设有生活日用品、农产品的销售,配套餐饮业,第二期还计划建设电商驿站,未来将与农事体验、网上直销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带动扶贫户创业就业,还可以让他们享受租金分红,并带动仙门村的乡村生态旅游旺起来。”李德泉说。

  本报记者 蔡晓丹 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