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吴佳彬—— 救死扶伤是职责

2020-05-07

1.png

英雄感言

  人生的成长就在于一次次的历练,出征无惧,归来无愧。想对武汉说:亲爱的武汉,疫情遮盖了你美丽的外表却盖不住你坚强的内在;英雄的武汉人,疫情压垮你们的身躯却无法撼动你们顽强的意志。寒冬凛冽时我们悄悄地来,春暖花开时我们悄悄地走,待疫战结束后,你欠我们一个自信的微笑。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吴佳彬

  

  午后闲暇时光,吴佳彬终于可以和双亲围坐在家中客厅里,一边冲泡工夫茶一边东西南北闲聊着。而就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每天的这个时段,他要么穿着防护服像个“太空人”般地在病区里不停忙活,要么在宿舍蒙头睡觉,准备晚上“接班”上岗。

  吴佳彬是汕头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今年1月26日下午,医院发出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号召,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直到下班回家,身为家中独子的他才忐忑地告知父母亲,尽管有诸多不舍和担忧,双亲却依然支持他的选择:“救死扶伤,职责所在,国家有需要,就该挺身而出!”

  “我是一名医护人员,哪里有疾病那里就有我;而我同时也是一名党员,哪里需要我那里就有我,所以我来了!”抵达武汉后,吴佳彬他们经过短暂的防护培训,就在1月30日投入了“疫”线工作。因为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11年,对护理危、重患者有丰富临床经验,吴佳彬被选为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带头进入了病区工作。

  在“疫”线战斗中,最让吴佳彬记忆深刻的是他工作病区18床的女患者胡姨。“如果当时不是你,我早就挺不过去了!”虽然已经回汕一段时间,但胡姨的这句话时常把吴佳彬拉回了“战火纷飞”的战“疫”时光里——

  第一次见面是2月1日,当时胡姨戴着吸氧面罩,外加一条鼻导管,正气喘嘘嘘地坐着。作为当天的值班护士,吴佳彬核对了胡姨的姓名后为她输上液,关心叮嘱两句后便匆匆奔向下一位患者。之后,吴佳彬在交谈中得知胡姨的儿子在读大学,因武汉封城而滞留学校,她的丈夫也因隔离不能守在她身边……胡姨总说佳彬的背影让她想起了儿子,两人也因此渐渐熟悉起来。

  由于工作分组,有几天胡姨不在吴佳彬管床的这组。随后当他接班时,却发现胡姨因为病情加重、心力衰竭已经用上了无创呼吸机,血氧饱和度徘徊在90%上下,此时的她神智恍惚,已经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吴佳彬握住胡姨的手说:“要坚强,要为家人而活下去,我们定会竭尽全力,绝不放弃。”胡姨似乎也听到了他的呼唤,潜意识里抓着佳彬的手,努力与病魔抗争着。吴佳彬告诉记者,他当时一直在心里默默地为胡姨祈祷,最后奇迹般地在她苍白冰冷的手上找到了血管,建立了静脉通路。那晚胡姨输了很多液,还给插上了胃管。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胡姨始终由吴佳彬管床护理着。家属带来的糜粥流质不够,他们就自带营养粉给她,并用声声的鼓励与支持换来胡姨的逐渐康复——从试脱呼吸机到完全鼻导管吸氧,从拔除胃管自己进食到能下床活动——康复了的胡姨紧紧地握住吴佳彬的手,红着眼眶,许久才哽咽说了一句:“如果当时不是你,我早就挺不过去了!”

  回汕后,吴佳彬也很快调整回正常的起居生活节息,他又练起了中断了两个多月的毛笔书法,每天陪父母喝茶、散步。“我真的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已”,吴佳彬告诉记者,参加工作12年来,在湖北战“疫”的这段日子给他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的职业真的可以给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带来积极的意义,也对特鲁多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有了更深刻的解读。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