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榜样的力量】第三届汕头市道德模范获得者林雄:留下优质资产和创业精神,共迈小康路

2020-07-28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市农科所纪委书记林雄老往桥陈村赶,为进入“后脱贫时代”的桥陈村把脉开方。“在党建引领下,巩固扶贫成果,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强民富。”刚荣获第三届汕头市道德模范称号的林雄满怀信心。从奔跑在一线的扶贫老兵,到“幕后”的党建指导组组长,干了十年扶贫工作的林雄虽然角色变了,但他一直把贫困村当成了自己的“家”,和驻村干部探索“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雄起桥陈,共奔小康”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发展特色农业 村民腰包鼓起来


“我是扶贫扶上瘾了,这辈子与农村农业分不开了。”林雄半开玩笑的一句话饱含着对贫困村深厚的感情。其实,从2009年起,作为定点帮扶单位派驻在水头村的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林雄的扶贫生涯开始了。


刚到水头村,眼瞧着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林雄思考着,如何带动村里现有劳力,把少数的土地用好?经过一番调研后,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林雄瞄准了水头村的本土特色——山药。


“当地的土质种起山药相当好吃,就算比市面价格高一倍也供不应求。”于是,他通过补助化肥的方式鼓励和引导村民种植。之后,又适当扩大面积、提质增效,并教会村民轮耕保质。村民尝到了甜头,水头村的“一村一品”也逐渐显现。



“整个苏林村的100亩农田全是山坑田,除了10多亩种了蔬菜,其他的基本荒废”。这是林雄2013年驻全市最偏远的革命老区——红场镇苏林村面临的“村情”。林雄马上意识到,当务之急要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他发现,当地条件相当适合种植茶叶,虽然产业见效慢,但效益时间长,产品容易储存。


就这样,林雄将红场苏林茶叶作为产业扶贫示范项目,组织村干部和茶农到潮州凤凰和汕头南澳后花园,参观学习优质茗茶的种植与加工技术,并邀请制茶工匠现场培训。技术掌握了,他又组织成立红苏香专业合作社,引进“鸭屎香”“锯朵仔”等5个潮州凤凰香型优质高值茶叶品种,建了150亩茶园示范区,带动村民种植250亩,建成年加工量1500公斤的茶叶加工厂,打造“红苏香”品牌。2015年开始,苏林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10090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1845元,提前实现了脱贫目标。如今,当年林雄留给苏林村的这份产业,已从扶贫村推广到红场镇,带动了更广阔区域的农村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729181352.jpg


闯出扶贫新路 携手群众迈小康


2016年,新时期的扶贫攻坚战打响,林雄依然冲在前头,进驻“一穷二白”的省定贫困村桥陈村。他依托桥陈村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以“红+绿”的扶贫模式,大力发展红色休闲游和特色农业,不仅提前实现了脱贫目标,也使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水泥路四通八达,整洁卫生,房前屋后、村边水边、空地闲地绿化美化,湿地公园水清景美,老寨民宿典雅靓丽......走在桥陈村,所到之处尽是秀美水乡的迷人风光。2017年,在整治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林雄紧抓省定“红色村”有利契机,在碧桂园集团的参与支持下,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湿地生态公园、特色农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切实提高贫困户和村集体收入,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扶贫的乡村振兴之路。“小北山红色纪念馆被列入汕头市党员教育十大基地之一,全市到桥陈村开展红色教育累计超2万人次。”林雄笑道,有了红色文化,桥陈村的人气旺了起来,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后脱贫时代’要稳得住,就要巩固扶贫成果。”林雄说,要强化民生兜底,加强动态监测,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要依托我市农村电商驿站,通过“以购代捐”等消费扶贫,将乡村的特色产品进行展销,实现产销对接。乡村要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特别是把农家乐、游客服务中心、百香果园、民宿等四大板块组装打包,引进经营者,并挖掘资源,开发红色水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加快桥陈、桥前、舒荣、邹阳村的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融入金灶果香小镇旅游大格局。


10年来,林雄带领扶贫点水头村、苏林村、桥陈村党员群众不仅提前实现脱贫目标,而且3个村均成为市扶贫开发工作典型示范村。看着贫困村变美变强,贫困户脱贫奔康,林雄心中甚是欣慰。他最希望看到的是,能给帮扶村留下优质资产,留下创业精神,让群众共同迈上小康大道。



转载 | 汕头plus客户端
图文:刘文钊  编辑:李昂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