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经济日报 | 汕头经济特区:打好“侨”牌聚侨心

2021-03-25

在开港逾160年的汕头港极目远眺,繁忙的国际集装箱班轮从长长的海岸线驶向深海。2020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汕头港集装箱吞吐量逆势大增近40%,增幅位列广东省第一,为特区40年交上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5.jpg


汕头经济特区的“原点”,只是一片1.6平方公里的沙丘。站在汕头市龙湖区党政大楼上,区长柯延鹏指着眼前繁华的迎宾路告诉记者,多年前,这条路通向那一片荒芜的沙丘,便是特区梦开始的地方。


“1981年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龙湖区试办经济特区,范围1.6平方公里,就是现在区政府周边1.6平方公里土地。在当时,30多个工作人员、600多万元启建资金,加上一辆破旧吉普车,就是特区人全部的‘家当’。”柯延鹏说。


路,从无到有。40年间,汕头特区从最初的1.6平方公里,扩容到市域全覆盖2064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先后在1992年、2009年突破100亿元、1000亿元。昔日的“省尾国角”边陲小城,已然发展成为开放繁荣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潮汕华侨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是这一状况的生动写照。如在潮南区成田镇田中央村,户籍人口不到8000人,而旅外侨胞达5万多人。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条件和巨大潜力。


第一代特区人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试验田”和“窗口”使命,用好用足“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吸引侨资外资,一大批“三来一补”及三资企业迅速落地生根,为特区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991年,汕头外贸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


首家落户的日资企业汕头经济特区东京元件有限公司,就是特区“以侨引外”的成果。1988年初,经一名潮籍商人“牵线搭桥”,日本东京元件总公司的老总亲自来到汕头考察。同年2月13日公司成立,5月9日正式开业。就这样,首家日企以“特区效率”一气呵成落户。


特区“开荒牛”们一次次冲破思想“牢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路,开创性地探索了一连串“全国首创”和“全国率先”:率先制定出台《汕头经济特区个人独资企业条例》,成为我国首部独资企业法规;出台《汕头经济特区华侨房地产权益保护办法》,成为全国第一个保护华侨房地产权益的综合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实行“24小时内答复”制度……


这个因侨而立的特区,每一次跨越和发展都与“侨资侨力”紧密相连。汕头市委常委、副市长双德会介绍,40年来,汕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000多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3.8亿美元,其中近九成为侨资。2014年,汕头华侨试验区成为全国迄今唯一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汕头正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凝聚侨心侨智,打好一手“侨”牌。“汕头有着得天独厚的侨乡优势,只要上下同心、内外合力,一定可以续写特区辉煌。”这饱含殷切期望的话语,出自爱国侨领、香港潮籍实业家陈伟南之口,也是千千万万汕头华侨的心声。



来源 | 汕头橄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