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五载奋进启新篇 更扬云帆立潮头
2025-10-14
时间的刻度,
丈量奋进者的足迹。
在这个收获硕果、
孕育希望的金秋时节,
汕头人民深深感念——
2020年10月13日,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
为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
迎头赶上指明方向。

五年来,
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
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
聚力攻坚“百千万工程”,
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
扎实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
五年间,
汕头致力夯实产业根基,
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
持续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
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硬支撑。
汕头文旅融合发展,
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网红城市”频频出圈。

汕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致力提升民生福祉,
改善人居环境,
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侨批出海”连办三年,
“两大盛会”盛况空前,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汕头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千帆一道带风轻,
奋楫逐浪天地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汕头必将以“闯”的精神、
“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推动改革开放再深化,
发展能级再跃升,
民生福祉再增进,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
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开埠馆
在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汕头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希望汕头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思考谋划,拿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来,路子对了,就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久久为功。要充分利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产业强基开放赋能
高质量发展闯新路
在汕头市永平路与外马路的交汇处,矗立着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这里浓缩展示着“百年商埠”的发展变迁,是汕头开埠历史的文化橱窗。步入其中,仿佛穿越历史时空,追寻汕头开埠的历史脚步,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汕头向海而生,因港而立。从边陲渔村,到通商口岸,再到改革开放前沿,汕头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夯实根基
产业动能持续增强
五年来,汕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持续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
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高大的风机在广澳湾外矗立成“海上森林”,成为驱动发展的绿色引擎;投资超40亿元的“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汇聚了全球产业链龙头企业,正朝着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新材料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光华科技、西陇科学、万顺新材等一批细分行业龙头,正向绿色化、高端化集群跃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更是凭借汕头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际海缆登陆站和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独特优势,以跨境数据服务和绿色算力开辟新赛道,吸引着全球的侨资侨智。

特色传统产业焕新与新兴产业崛起并举,是汕头现代产业格局的鲜明特点。作为最具辨识度的“两特”产业,纺织服装与玩具创意产业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内衣家居服产量和近七成的塑料玩具产量,如今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再加上涵盖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领域的“一大”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共同构成了汕头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基座。

从全市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开工,到汕头国际纺织城交付使用,再到规划面积约105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区启动建设……五年间,百载商埠汕头展现出蓬勃的现代化建设新气象。
以港兴城
广澳港区三期启动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硬支撑。就在上个月,总投资约114亿元的汕头港广澳港区三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这是汕头港历史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深水港口项目,被列入国家“十四五”交通重大工程,标志着汕头在扩大开放、联通世界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这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将新建3个7万至10万吨级的大型集装箱泊位、7个通用泊位,其中包括3个专门服务海上风电产业的专用泊位。更为关键的是,三期工程真正实现了“铁路进港区”,打通了海铁联运的“最后一公里”。这意味着,未来粤东、闽西南、赣东南地区的货物,可以更高效、更低成本地通过汕头港通达全球,极大地拓展了港口的经济腹地。
广澳港区三期工程的建设,对汕头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项目的启动,是汕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又一生动实践,也是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粤东港口群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它将极大提升汕头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能级,有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的联动发展,为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东南沿海区域性综合贸易航运中心注入强劲的“港口动力”。
回望发展历程,港口与汕头始终同频共振。港口见证了汕头从百载商埠到新时代经济特区的跨越发展,淬炼出潮汕人民敢为人先、放眼世界的开拓精神,更成为这座城市实现陆海统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支点。站在新的起点上,汕头港正以“硬联通”夯实发展根基,以“软实力”提升服务能级,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汕头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港口动能。
侨批馆
在侨批文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以“侨”为桥联通四海
做好新时代“侨”文章
汕头是中国著名侨乡,约1500万潮汕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遍布全球各地。百余年前,潮汕先民乘红头船远赴海外谋生,侨批作为海外华人华侨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与汇款合称,成为维系海外侨胞与家乡经济、精神联系的重要纽带。侨批档案不仅是中国人的记忆遗产,更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文化引侨
凝聚侨心
近年来,汕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整合运用侨批、美食、非遗等文化资源,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保护和交流互鉴活动。汕头打造“侨批出海”“潮菜出海”“潮剧出海”三大文化外宣品牌,发展海外华文教育,推动华裔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推出“华侨寻根文化线路”。2023年以来,汕头开展“汕头侨批出海计划”,先后到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潮汕籍华侨华人聚集地举办“三江出海 一纸还乡”侨批历史文化展,展览通过120个图文展板和视频,200多件侨批和“猪仔钱”、如意章、侨汇商品供应证等特色展品,呈现华侨先辈爱国爱乡、孝老爱亲、守信重诺、拼搏创业的感人故事。一纸侨批连山海,万缕侨情汇汕头,汕头以侨批为“桥”,搭建起友谊之桥、合作之桥,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汕头故事,增强侨胞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经济聚侨
盛会空前
从“走出去”探索新路径,到“请进来”凝聚新动能,双向奔赴的脚步始终向前。2024年11月18日至20日,以“潮聚・向汕”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在汕头开幕,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266个潮属社团的2800位嘉宾跨越山海、畅叙乡情。“两大盛会”再度回归汕头,首次实现同时同城举办,这既是全球潮人期盼已久的回乡之旅,也是汕头弥足珍贵的发展机遇。会议盛况空前、意义深远,兑现了汕头申办时的庄重承诺,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动情落泪、深情相拥……大会期间令人动容的一幕幕,见证海内外潮汕儿女的家国情怀,一场场特色文化商贸活动,展现特区发展的崭新气象,扩大侨乡汕头的影响力,开幕式上总投资超600亿元的项目签约,开启了投资兴业的合作大门,为汕头增添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平台联侨
高效服务
汕头依托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优势,吸引12个总部经济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超216亿元。搭建海内外潮青交流平台,完善侨情资源库等数据库建设,“潮汕家园”平台提质升级。同时,推进侨才港、人才大厦、华侨之家建设,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健全完善涉侨法规和惠侨政策,为海外侨胞来汕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打造侨胞回国创新创业首选地。
鉴往事,知来者。在经济特区45岁的新起点上,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汕头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做好侨批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同时进一步聚侨心、汇侨智、凝侨力,锚定侨资源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奏响新时代经济特区开放强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快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小公园开埠区
在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是这样越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历史街区保育活化
文旅融合焕新出彩
长假已过,汕头小公园依旧游人如织。刚刚过去的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据大数据初步测算,全市接待游客45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7亿元。小公园,更是其中热辣滚烫的“文旅顶流”,日前成功入选新一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多个领域发力
城市美丽蝶变
近年来,汕头全力推进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深入挖掘小公园的深厚底蕴和资源禀赋,推动历史风貌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经过匠心般的“微更新”“微改造”,以“绣花功夫”留住城市记忆,实现了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功能的融合。
汕头小公园,不仅是汕头文旅市场的“人气高地”,更是汕头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回首这五年,汕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开启了新一轮发展的新征程,在经济、文化、民生、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力,实现了全方位的蝶变,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特别是文化方面,潮汕文化的魅力持续绽放。小公园开埠区的“保育活化”堪称典范,侨批文物馆里泛黄的信笺、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的展陈、海关关史陈列馆的老照片,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非遗展演、文化表演、潮汕美食吸引着八方来客,潮剧登上央视春晚,“中华战舞”震撼人心,潮汕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频频“出圈”,成为城市的闪亮名片。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民生福祉
汕头在民生福祉方面的提升,同样有目共睹。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从海滨路东延全线拉通,到汕头国际会展中心、白天鹅酒店拔地而起,再到交通网络的不断织密,汕汕高铁、粤东城际铁路等加快建设,城市的框架不断拉大,品质显著提升。“绿美汕头” 建设成果斐然,山清水秀、白鹭翩跹、中华白海豚频访海湾,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五年来,汕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实现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勇于创新,积极拥抱新产业、新技术,让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展望未来,汕头机遇无限。作为经济特区,政策优势叠加,“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将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随着“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的深化实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城市的经济实力将不断增强。在文化领域,潮汕文化的影响力将不断扩大,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同时,汕头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
相信在全体汕头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将继续发扬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乘风破浪
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成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
现代化活力特区!
让我们共同期待
汕头更加美好的明天!